我国亟须建立运输包装减量化规范
我国亟须建立运输包装减量化规范
为了给运输包装和用户行业提供一个包装设计和改进的科学平台,中国包装总公司天津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的专家认为我国应尽快开发物流环境和缓冲材料数据库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包装减量化设计规范,为我国发展包装循环经济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当前,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绿色包装成为商品包装的主要潮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倡导适度包装,包装减量化是实现绿色包装的一项重要措施和途径。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针对环境与资源问题,我国提出了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在包装行业,当前最重要的是抵制过度包装与消费行为,大力倡导绿色包装消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国包装联合会在包装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包装行业发展应当遵循经济增长与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达到包装减量化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均采用包装设计六步法,这种方法要求必须了解物流环境,产品性能和缓冲材料性能,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试验验证,这才能使包装减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发达国家都已建立或着手建立本国的物流环境、产品性能和缓冲材料性能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不仅能指导企业进行合理包装设计,而且为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了基础依据。
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水平比较落后,企业包装设计方法不够科学,对物流环境和缓冲材料的性能了解很少,企业本身没有能力建立这方面的数据系统,因此不得不沿袭或简单模仿旧有的包装设计方式。
据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的专家介绍,建立物流环境和缓冲材料数据库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数据涉及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行业产品、不同包装材料等因素。这项工作不是单一企业能够完成的。因此,需要国家支持帮助为全行业建设一个公用的数据库系统,为全行业和各方面的包装用户提供一个包装设计和改进的科学平台。
专家说,近年来各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本国包设计规范和基础数据库。例如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安全运输委员会(ISTA)在对物流环境进行调研监测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实际环境相吻合的包装材料体系,对于指导产品和包装设计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缺乏对国内运输环境数据的监测和掌握,设计包装时只是照搬国外数据或一些旧有资料。专家认为,尽快对我国目前的物流环境进行调研和检测,并根据调研情况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适合中国的包装减量化设计规范及中国运输包装基础数据库十分急迫。
信息来源:pack.cn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